三變
基本解釋
(1).三種變化。指君子三變?!?a href="/r_ci_fc95f725af8b570ef9ec280bfb8fcbf8/" target="_blank">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br>(2).三種變化。指天運三變?!?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br>(3).三種變化。指 周公 三變:于 文王 時能子,于 成王 幼時能武,于 成王 壯時能臣。見《韓詩外傳》卷七。
(4).三種變化。指古詩三變。遠古至 漢 魏 為一變, 晉 宋 至 唐 初為一變,盛 唐 以后又一變。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藝文·詩三變》。
(5).三種變化?!?a href="/r_ci_54f8e30846aa2037f43c1b2e69b6b054/" target="_blank">新唐書·文藝傳序》:“ 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敝?唐 初 王勃 、 楊炯 為一變, 玄宗 時 張說 、 蘇颋 為一變, 大歷 、 貞元 間 韓愈 、 柳宗元 等倡導古文運動,逐步確立以散文為主的 唐 代古文,為一變。
(6).三種變化。指禾苗生長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淮南子·繆稱訓》:“夫子見禾之三變也,滔滔然曰:‘孤鄉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誘 注:“三變,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br>(7).三種變化。指不肖子之三變。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不肖子有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謂鬻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魚,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為大蟲,謂賣奴婢而食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汪遵》:“與夫朱門富家,積書萬卷,束在高閣,塵暗籤軸,蠹落帙帷;網好學之名,欺盲聾之俗,非三變之敗,無一展之期?!?/p>
成語(Idiom):三變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經歷了三次變化或轉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變是一個表示事物經歷了三次變化或轉變的成語。它強調了事物的演變過程,通常指的是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連續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還可以是在社會、經濟或其他方面的變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變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各種各樣的事物和現象。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發展過程,例如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企業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變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三變來形容一個計劃或想法的演變過程,或者一個人的態度或觀點的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變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它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常用的成語之一,被廣泛使用。它的起源可能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的著作中,或者它可能是在民間故事和傳說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變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三”和“變”。它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歷了三變,從一個無知的學生變成了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2. 這個城市經歷了三變,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3. 我的觀點經過三變,從最初的不支持到現在的完全贊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三變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你可以想象一個物體或人物經過三次變化,從一個形態變成另一個形態。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你記住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三變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其他成語和俗語。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經歷了三變,從一個不會游泳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游泳冠軍。
2. 初中生(13-15歲):我的想法經過三變,從最初的反對到現在的支持。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城市經歷了三變,從一個落后的地方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4. 大學生(19-22歲):我的人生經歷了三變,從一個迷茫的大學生變成了一個有目標和自信的年輕人。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的工作經歷了三變,從一個初級職位到現在的高級管理職位。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三變。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