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棹
成語(Idiom):鳴棹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船上的人一齊鳴鑼敲鼓,聲勢浩大。也比喻眾人一致呼吁、表示決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鳴棹的本義是指船上的人齊聲敲鼓,用以提醒船工劃槳。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眾人一齊鳴鑼敲鼓,表示決心和呼吁。它形象地表達了眾人的團結和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鳴棹常用于形容眾人一致行動,表示團結的力量。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共同努力、共同呼吁的場景,如政府號召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社會公益活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鳴棹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船工文化。在古代,船工們在劃船的時候,常常會齊聲敲鼓,以保持節奏和提醒船工們的動作。后來,人們將這種團結一致的場景比喻為眾人一齊鳴鑼敲鼓,形成了成語“鳴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眾人一齊鳴鑼敲鼓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環?;顒又?,大家齊心協力,鳴棹呼吁保護環境。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團結一致,鳴棹前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鳴棹”這個成語與“眾人一齊鳴鑼敲鼓”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眾人在船上齊聲敲鼓,表示團結和決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團結和力量相關的成語,如“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鳴棹保護小動物,讓它們生活得更好。
2. 初中生:大家鳴棹呼吁停止校園欺凌,讓校園更加和諧。
3. 高中生:在面對疫情時,全國人民鳴棹,共同抗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