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衷
基本解釋
天子的心意。 唐 張九齡 《奉和圣制<過王浚墓>》:“孤績淪千載,流名感圣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偶讀 馮益都 相公集,有《弔明季楊左二公》詩云:‘忠魂莫再傷寃抑,今日猶能厪圣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高起潛 在密奏中提到這樣一句:‘聞東虜仍有議和誠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時之急。國事如此,惟乞皇爺圣衷獨斷。’”
成語(Idiom):圣衷(shèng zhōng)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尚的情感、崇高的志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衷表示人們內心深處的崇高情感和志向,通常指對事業、國家、民族等具有堅定信念和高度忠誠的精神追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衷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于理想、信仰或事業的堅定追求和忠誠,可以用來形容為了追求某種目標而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衷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圣人之于天下也,猶大火之于草木也。圣人之于天下也,圣人之心也。故圣人之心,圣人之火也。”這句話意思是說,圣人對于天下眾生的關懷,就像火對于草木的作用一樣,圣人的心就是圣人的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圣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圣”和“衷”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教育事業懷有圣衷,為了學生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努力。
2. 這位科學家一生致力于科學研究,對科學事業有著圣衷的追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圣衷”與“崇高追求”聯想起來,想象一個人內心深處燃燒著崇高的火焰,代表著他對于某種事業的堅定追求和高度忠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忠誠不二”、“忠心耿耿”等,來豐富對于堅定追求和忠誠精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為實現我的夢想而奮斗,這是我的圣衷。
2. 初中生:我對于環保事業有著圣衷的追求,希望能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量。
3. 高中生:我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為救治病患而奮斗,這是我的圣衷。
4. 大學生:我希望能夠投身于公益事業,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是我的圣衷。
5. 成年人:我對于家庭的責任感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圣衷的關注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