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僚
基本解釋
低級僚屬。常用作謙詞。 南朝 梁 鮑至 《奉和往虎窟山寺》:“復茲承乏者,頒名厠末僚。” 北齊 朱瑒 《與徐陵請王琳首書》:“ 瑒 早簉末僚,預參下席。降 薛公 之吐握,荷 魏公 之知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老兄之強項風骨,著實可敬!現在官場中哪里還有第二個人!祇可惜屈於末僚。”
成語(Idiom):末僚
發音(Pronunciation):mò l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地位低下、權力小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僚由兩個字組成,末指的是末尾、最后,僚指的是官員。末僚原本指末位的官員,地位低下、權力小。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地位低微、權力微薄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僚常常用來諷刺那些權力小、地位低下的官員。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職位的權力和地位非常有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了一個關于末僚的故事。相傳古代有個國家的皇帝,在朝廷中有很多官員。有一天,皇帝突然對所有的官員進行了一次考試,考察他們的能力和品德。考試結束后,皇帝宣布,只有前十名的官員能夠得到重用,其他的官員只能擔任地位低下、權力小的末位官員,被稱為末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僚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末表示“末尾、最后”,名詞僚表示“官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門的主管只是個末僚,沒什么實權。
2. 雖然他是公司的高級職員,但在決策上卻是個末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僚”拆分為“末尾的官員”來記憶,表示地位低下、權力小的官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官制和官員的等級制度,以加深對末僚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喜歡當班長,不想當末僚。
2. 初中生:班里的學習委員只是個末僚,沒什么實權。
3. 高中生:雖然他是學生會的成員,但在決策上卻是個末僚。
4. 大學生:實習期間,我只是公司的末僚,還不能參與重要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