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龍
基本解釋
(1).指古代袞服或旌旗上的山、龍圖案。《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孔 傳:“畫三辰、山龍、華蟲於衣服、旌旗。” 唐 柳宗元 《送豆盧膺秀才南游詩序》:“瑯乎璆璜衝牙之響發焉,煌乎山龍華蟲之采列焉。” 明 唐順之 《送孔上公助祭太學歸闕里時賜袞衣一襲》詩:“新袞山龍炫,餘堂金石鳴。”
(2).借指繡有山、龍圖案的袞服。 漢 劉向 《說苑·修文》:“是故士服黼,大夫黻,諸侯火,天子山龍。”《晉書·輿服志》:“王公衣山龍以下九章,卿衣華蟲以下九章。”
成語(Idiom):山龍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才干或能力潛力很大,但由于種種原因還未得到充分發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龍這個成語由“山”和“龍”兩個字組成。其中,“山”指的是山脈,代表高大、峻峭,寓意人的潛力很大;而“龍”則象征著神秘、強大和有力量。因此,山龍形容人的才干或能力潛力很大,但由于種種原因還未得到充分發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龍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有潛力但尚未展現出全部才華的人。可以用來形容學生、職場人士、藝術家等各個領域中的人。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項目在初期階段就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龍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外戚世家》中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政治家,他在年輕時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有一次,孟嘗君在山上看到一條巨龍,他感慨地說:“這條龍若是在水中,必能成為霸主。可惜它生活在山上,無法發揮出全部的力量。”從此,人們就用“山龍”來形容那些有潛力但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山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山龍,只要給他機會,他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2. 這個項目還處于初期階段,但我們相信它是個山龍,能夠取得很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巨大的龍被困在山上,無法展現出全部的力量和能力,這就形象地表達了山龍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錦上添花”、“井底之蛙”等,來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山龍,只要努力學習,肯定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雖然他現在表現一般,但我覺得他是個山龍,將來一定能有所作為。
3. 高中生:他在學習上一直很低調,但我相信他是個山龍,將來會有非凡的成就。
4. 大學生:雖然他的專業成績不太突出,但他的創新能力很強,我認為他是個山龍。
5. 成年人:他在職場上一直默默耕耘,但我相信他是個山龍,只要給他機會,他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