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同三司
基本解釋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 漢 稱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司。“儀同三司”謂非三司而儀制同于三公。 東漢 殤帝 延平 元年, 鄧隲 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之名自此始。 魏 晉 以后,將軍之開府置官屬者稱“開府儀同三司”。 北周 改開府儀同三司為開府儀同大將軍。 隋文帝 時為散官, 唐 、 宋 、 元 因之, 明 廢。《后漢書·鄧隲傳》:“ 延平 元年,拜 鄧隲 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始自 騭 也。” 唐 張說 《齊盧思道碑》:“公節義獨存,侍從趣 鄴 ,告至行賞,授儀同三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贙 字 翔威 ……官歷 欽江 開國公,至正議大夫,儀同三司。”亦省稱“ 儀同 ”。《陳書·高祖本紀上》:“ 景 儀同 盧輝畧 開 石頭 北門來降。”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紕漏》:“ 隋 劉臻 為儀同,有 劉納 者亦為儀同,俱為太子學士,情好甚密。”參閱《通典·職官十六·開府儀同三司》。
成語(Idiom):儀同三司(yí tóng sān sī)
發音(Pronunciation):yí tóng sān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朝廷中的三個職位,即儀仗、同知、三司使,也用來形容官僚體制中的官員職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儀同三司是指中國古代朝廷中的三個職位,分別是儀仗、同知、三司使。儀仗負責儀仗隊的組織和管理;同知負責輔助官員處理公務;三司使負責財政、軍事和刑法的管理。這三個職位合稱為儀同三司,意味著官員們各司其職,共同為國家服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官僚體制中的官員職位,也可以用來形容各方各面的人才齊聚一堂,各司其職,共同合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儀同三司最早出現在唐朝,是唐太宗時期設立的三個重要官職。當時,唐太宗希望通過設立這三個職位來加強朝廷的管理和監督,使官員們各司其職,共同為國家服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儀同三司是一個由三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儀同、三和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三個人在公司里的職位分別是總經理、財務主管和銷售經理,真是儀同三司。
2. 這個團隊的成員來自不同的領域,各自有不同的專長,真是儀同三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儀同三司的發音與“一同三思”進行聯想,表示各司其職,共同合作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唐太宗時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僚體制,以及古代官員的職責和分工。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班長、團支書和學習委員各司其職,真是儀同三司。
2. 初中生:我們班的數學課代表、語文課代表和英語課代表各司其職,共同協作,真是儀同三司。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學生會主席、社團聯合會主席和班級委員會主席各司其職,共同努力,真是儀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