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
成語(Idiom):兔子的嘴巴
發音(Pronunciation):tù zǐ de zuǐ 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說話不負責任,言而無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兔子的嘴巴成語來源于中國民間故事。故事中,兔子因為害怕被狼吃掉,所以答應狼幫他找到一只小鳥。兔子找到小鳥后,它想到小鳥的爪子很鋒利,可能會傷到他,于是它就說“小鳥的爪子很鋒利,我還是不帶你去見狼了。”后來,兔子又遇到了狼,狼問他為什么沒有帶小鳥來,兔子回答說:“小鳥的嘴巴很兇狠,我怕它會咬到我,所以沒帶它來。”狼聽后非常生氣,兔子的話明顯是說了一套又一套,不負責任,言而無信。因此,兔子的嘴巴成了形容人說話不負責任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說話不負責任,言而無信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兔子的嘴巴成語起源于中國民間故事,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已經很久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過幫我修理電腦,結果一直拖延,真是兔子的嘴巴。
2. 這個人說話從來不靠譜,簡直就是兔子的嘴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兔子的嘴巴在說話時不停變換,言而無信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擴展你的漢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答應一起去玩,結果臨時變卦,真是兔子的嘴巴。
2. 初中生:這個政客說了一堆大話,卻沒有實際行動,簡直就是兔子的嘴巴。
3. 高中生:他之前說過會幫我寫論文,結果一直拖延,真是兔子的嘴巴。
4. 大學生:那個銷售員說了很多好聽的話,但最后卻沒有按照承諾交付產品,簡直就是兔子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