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爐
基本解釋
亦作“ 邊罏 ”。火鍋的別稱。 明 陳獻章 《南歸寄鄉舊》詩:“生酒鱘魚會,邊罏蜆子羹。” 陳邇冬 《空街》詩:“空街陳列著褪色的貨物,銅邊爐、錫鍋、白鐵鋏子。”
成語(Idiom):邊爐(biān lú)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火爐旁邊,表示在溫暖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爐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人生活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人們生活在火爐旁邊取暖的場景,火爐代表溫暖和舒適,而邊爐則代表人們享受這種溫暖和舒適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生活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不用為生計擔憂,享受著安逸和幸福。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團體或組織中處于重要地位,享受特殊待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化名人,他在這篇文章中寫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句話的意思是,個人的生命有邊界,但知識無邊界。人們應該追求無限的知識,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祿。莊子用“邊爐”來比喻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表達了他對于追求知識和舒適生活的看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邊爐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邊”是副詞,表示位置,意為旁邊;“爐”是名詞,指的是火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一直生活在邊爐之中。
2. 雖然他是個貧窮的農民,但他的心里一直有一把邊爐,溫暖著他的內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坐在一個火爐旁邊取暖的場景,感受到溫暖和舒適,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也可以把這個成語與舒適的生活環境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生活在一個溫暖、幸福的地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邊爐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爐火純青”、“爐火旺盛”等。也可以了解莊子的其他哲學思想,深入探究他對于人生和知識的看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歲):我在冬天的時候喜歡坐在邊爐旁邊看書。
2. 初中生(14歲):他家非常富裕,一直生活在邊爐之中。
3. 高中生(17歲):雖然他是個貧窮的農民,但他的心里一直有一把邊爐,溫暖著他的內心。
4. 大學生(20歲):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真希望能夠坐在一個邊爐旁邊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