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訂
成語(Idiom):辯訂(biàn dìng)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d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辯、辯論、爭論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辯訂是由“辯”和“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辯”指的是爭辯、辯論,表示通過辯論來解決問題;“訂”指的是確認、確定,表示通過訂立協議或達成共識來解決問題。辯訂的含義是通過辯論和協商,找到共同的解決辦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辯訂常用于描述爭論、辯論的情景,可以用于形容雙方通過辯論和協商找到共同的解決辦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辯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易經》中的一句話:“辯訂之吉,無咎。”意思是通過辯論和協商可以達到良好的結果,沒有任何過錯。這句話的意義被引申為辯訂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辯訂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辯”是動詞,“訂”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為了這個問題辯訂了好幾個小時。
2. 在會議上,大家通過辯訂最終找到了一個妥協的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辯訂”這個成語與“辯論”和“訂立協議”這兩個詞聯系起來記憶。同時,可以嘗試用這個成語造句,增強記憶效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對辯證法和辯證思維的研究,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運用辯訂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在班級會上辯訂了下個學期的活動安排。
2. 初中生(13-15歲):同學們為了班級的課外活動進行了激烈的辯訂。
3. 高中生(16-18歲):學生會成員們在會議上辯訂了學校的校規修改方案。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學生代表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訂,最終達成了關于學生權益保護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