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虛
基本解釋
(1).空曠無涯。《莊子·天運》:“儻然立於四虛之道。” 郭象 注:“四虛,弘敞無偏之謂。” 成玄英 疏:“儻然,無心貌。立於四方空大之道。” 清 梅曾亮 《贈余小坡之任雅州序》:“余其翛然於四虛之途,而去人日遠也夫!”
(2).指四方或四方天空。《列子·天瑞》:“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帝求四虛上下,東極天海。”
(3).指近體律詩中,頷聯和頸聯不用具體景物,而用抽象詞匯的情況。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語》卷二:“《四虛序》云: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從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否則偏於枯瘠,流於輕俗,而不足採矣。姑舉其所選一二云:‘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又:‘猿聲知后夜,花發見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風煙、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虛之者一字耳,此所以次於四實也。”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語》卷二:“ 周伯弜 選 唐 人家法,以四實為第一格,四虛次之。”
(4).中醫學名詞。指心虛、肺虛、肝虛、腎虛。
成語(Idiom):四虛
發音(Pronunciation):sì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虛是指四種虛假的表現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虛指的是四種虛假的表現或狀態,包括虛偽、虛榮、虛度和虛構。這四種虛假的表現或狀態都是指人們在言行或生活中不真實、不實在的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四虛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的虛偽、虛榮、虛度和虛構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真實、不實在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虛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曹雪芹使用了四虛這個詞語來形容人物的虛偽、虛榮、虛度和虛構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四”表示四種,而“虛”表示虛假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虛偽行為讓人感到厭惡,真是典型的四虛之人。
2. 這個社交圈充斥著虛榮的人,真是四虛之地。
3. 他整天虛度時光,沒有任何實際的行動,真是個四虛之人。
4. 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完全是四虛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四虛的四個字拆分成兩組進行記憶。一組是“四”,表示四種;另一組是“虛”,表示虛假。將這兩組記憶起來,就可以記住四虛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四虛相關的成語,如虛懷若谷、虛與委蛇等,以加深對虛假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表揚是虛偽的,我不喜歡他這樣的四虛之人。
2. 初中生:社交媒體上充斥著虛榮的人,真是四虛之地。
3. 高中生:虛度時光會讓人悔恨,我們要避免成為四虛之人。
4. 大學生:小說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卻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四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