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硃
成語(Idiom):過硃
發音(Pronunciation):guò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行為規范,不受外物誘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過硃是由“過”和“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過,在這里表示超越、超過;硃,指的是朱砂。硃是古代一種紅色的礦物,用來制作朱筆。過硃的意思是超越朱筆,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行為規范,不受外物誘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過硃多用于稱贊人的品德高尚,行為規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時能夠堅守原則,不受外界影響,始終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過硃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顯學》。據說,古代有一位叫過珪的人,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他不喜歡接受官職,更不愿意追求權勢和財富。他過著清貧的生活,常年隱居在山林之中。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送給他一支非常珍貴的朱筆,希望他能夠用這支筆來寫文章,發揚才華。過珪接過朱筆后,卻將它丟到了一旁,說道:“我過硃。”他的意思是,他超越了朱筆,不需要借助朱筆來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品德。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后來人們就用“過硃”來形容品德高尚、行為規范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過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過硃,不為名利所動。
2. 她的品德高尚,行為規范,真是個過硃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過硃”與品德高尚、行為規范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超越朱筆,不需要借助外物來展現自己的品德和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中關于品德和行為規范的理念,如孔子的仁義道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過硃的好同學,總是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她的行為始終過硃,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
3. 高中生:他在面對誘惑時能夠過硃,不為名利所動。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過硃,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5. 成年人:無論在什么環境下,我們都應該過硃,堅守自己的原則。
希望這個關于“過硃”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