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遺
成語(Idiom):佚遺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ì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珍貴的東西失落或遺失。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佚,失去;遺,遺失。佚遺表示珍貴的東西不慎丟失或遺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珍貴的文物或重要的資料因為疏忽或不慎而失落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佚遺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記載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石碏找不到秦國貴族伯陽狂的故事。伯陽狂是一位德才兼?zhèn)涞馁F族,但他喪偶后變得孤僻,不再與人交往。石碏聽說伯陽狂憂郁而親自去拜訪,但卻沒有找到他。石碏回來后說:“吾佚伯陽狂矣。”意思是說他找不到伯陽狂,就好像失去了什么珍貴的東西。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手稿因為一次火災(zāi)而佚遺了。
2. 這幅名畫被盜后,成為了佚遺的文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佚遺”這個詞語與珍寶遺失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形成聯(lián)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相關(guān)的成語,如“珍貴”、“失落”等,以擴充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把自己的鋼筆弄丟了,真是佚遺了。
2. 初中生: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可是卻佚遺在教室里了。
3. 高中生:他為了找回那張佚遺多年的地圖,不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4. 大學(xué)生:這個研究資料的一部分在整理過程中佚遺了,需要重新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