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sī liǎng qì ㄧ ㄙㄧ ㄌㄧㄤˇ ㄑㄧˋ一絲兩氣(一絲兩氣)
(1).猶言上氣不接下氣,形容心力俱疲。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三折:“我纔離了三朝五日,兒也這其間哭的你一絲兩氣。”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四折:“哎喲,天那!走的我軟兀剌一絲兩氣。”
(2).猶言氣息奄奄,形容生命垂危。《水滸傳》第九八回:“引 何靈 到內里參見 瓊英 已畢,直到 鄔梨 臥榻前,只見口內一絲兩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雙手接了,見他一絲兩氣,甚不過意。” 洪深 《趙閻王》第六幕:“那婦人被鞭的一絲兩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絲兩氣
成語(Idiom):一絲兩氣
發音(Pronunciation):yī sī liǎng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神情、態度或氣質矛盾、動搖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絲兩氣”指的是人的神態、態度或氣質矛盾、動搖不定。形容一個人在言行或情感上表現得猶豫不決,矛盾不一致,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或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重要時刻無法堅定立場,或者在兩個選擇之間猶豫不決的情況下使用。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不明確,言行不一,給人留下不可靠或不信任的印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一絲兩氣”的具體起源尚無明確的記載,但它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已經出現。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這個成語可能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描述。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曾多次猶豫不決,表現出矛盾的態度和不堅定的決心。這個故事可能成為了“一絲兩氣”這個成語的起源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其中“一絲”表示微小的痕跡或線索,“兩氣”表示兩種不同的氣質或態度。整個成語通過對比的方式,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情感或態度的矛盾和動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一絲兩氣,無法做出決策。
2. 她的態度一絲兩氣,讓人難以預測她的真實想法。
3. 在重要會議上,他的表現一絲兩氣,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成語“一絲兩氣”的關鍵是理解其中的對比和矛盾。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在兩個選項之間猶豫不決的情景,或者想象一個人的表情和態度不一致的情況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來豐富你的漢語詞匯。了解成語的故事起源和使用場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一絲兩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2. 初中生:她的態度一絲兩氣,讓人無法相信她的承諾。
3. 高中生:在大學選擇上,他一絲兩氣,不知道要選擇什么專業。
4. 大學生:面對就業選擇,他一絲兩氣,不確定是繼續讀研還是找工作。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一絲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