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絶
成語(Idiom):匱絶
發音(Pronunciation):kuì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貧乏或缺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匱絶是由“匱”和“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匱”意為缺乏、貧乏,表示物品或資源的稀缺;“絶”意為斷絕、絕對,表示完全沒有。匱絶形容極度貧乏或缺乏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匱絶常用于形容物質貧乏、資源匱乏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思想、精神等方面的極度缺乏。例如,在自然災害或戰爭中,人們可能面臨匱絶的食物、水源和基本生活用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匱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國君僖公在位期間,齊國遭受戰亂,國家陷入了一片貧困和饑荒的境地。這個成語由此而來,用以形容國家的貧困和人民的困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匱絶的結構是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個貧窮的山村里,人們的生活十分匱絶。
2. 農田遭受了干旱,糧食供應匱絶,人們生活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匱絶”聯想成一個貧困的人,沒有足夠的衣物和食物。將這個形象牢記在心,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匱乏”、“貧困潦倒”等。此外,了解中國歷史中的貧困和饑荒問題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匱絶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冰箱里食物匱絶,只有幾個雞蛋和一瓶牛奶。
2. 初中生:由于戰爭,那個國家的經濟崩潰,人民生活匱絶,無法滿足基本需求。
3. 高中生:這本書對于我們了解歷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讓我們看到了過去人們的匱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