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饑寒交迫(jī hán jiāo pò)
發音(Pronunciation):jī hán jiāo p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度饑餓和寒冷的狀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寒交迫是一個由兩個成語組成的復合詞,饑寒和交迫分別指的是極度饑餓和寒冷的狀況。這個成語形容的是人們在貧困、困苦的環境中,同時面臨饑餓和寒冷,生活十分艱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生活貧困、困苦的人們,也可以用來形容自然災害、戰爭等情況下的困難和艱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王莽是西漢末年的一個權臣,他篡奪了皇位,建立了新朝。在他統治期間,國家貧困,人民生活困苦。有一次,王莽巡視國內,看到有人在街頭賣煮雞蛋的人,他問這些人為什么要賣雞蛋。他們回答說,因為他們饑寒交迫,沒有別的辦法來維持生計。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生活貧困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庭饑寒交迫,無法維持基本生活。
2. 在戰爭期間,人們生活饑寒交迫,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饑寒交迫”與貧困、困苦的生活情況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饑餓到無法承受,同時又感到寒冷的狀況,形象生動,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貧困地區的現狀和幫助他們的方式來深入學習“饑寒交迫”的含義。可以閱讀相關的新聞報道、文學作品或觀看紀錄片來了解貧困地區的真實情況,并思考如何為他們提供幫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饑寒交迫的孩子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關愛。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關注貧困地區的人們,幫助他們擺脫饑寒交迫的困境。
3. 高中生:了解饑寒交迫的現象可以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促使我們行動起來,為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