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城下之盟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xià zhī m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城下之盟指在敵人的威脅下,雙方通過簽訂盟約來共同應對外敵。它形容在危急關頭,雙方因面臨共同的敵對勢力而達成臨時的合作或聯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城下之盟源自中國古代戰爭時期的歷史背景。當兩個城市或國家面對共同的敵人時,為了共同抵御外敵的侵略,他們會在城下簽訂盟約,以共同作戰。這種盟約通常是臨時性的,只在敵人威脅存在的時候有效。因此,城下之盟常常被用來形容在緊急情況下的臨時聯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城下之盟常用于描述在面臨共同威脅或困境時臨時聯合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商業或個人關系中的臨時合作,以應對共同的挑戰。例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兩個競爭對手可能會暫時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競爭對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城下之盟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和劉邦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在項羽攻打劉邦的都城咸陽時,劉邦與項羽在城下簽訂了一份盟約,共同抵御外敵。這個故事成了后來城下之盟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城下之盟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城下”和“之盟”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兩家公司簽訂了城下之盟,共同應對外部壓力。
2. 在考試前夕,同學們之間簽訂了城下之盟,相互幫助共同備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歷史故事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項羽和劉邦在城下簽訂盟約的情景,以及他們共同抵御外敵的決心。可以將這個故事與成語的發音和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故事,以及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城下之盟相關的成語,如“同舟共濟”、“草船借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比賽中簽訂了城下之盟,共同合作,爭取勝利。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們決定簽訂城下之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3. 高中生:為了對抗校外競爭,我們簽訂了城下之盟,共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4. 大學生:面對就業市場的競爭,我們同學們簽訂了城下之盟,互相幫助,共同尋求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