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勾
基本解釋
(1).用筆勾掉。 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錄·參政范文正公》:“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2).引申為不提前事,或將某事完全取消。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相思事,一筆勾。”
成語(Idiom):一筆勾
發音(Pronunciation):yī bǐ g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刀切、概括粗略地解決問題,不加分析、細致思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筆勾是指用一筆劃掉,勾掉一切的意思。它表示一種草率、粗略地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注重細節和深入思考。這種方式常常會帶來問題的產生,因為它沒有充分考慮到問題的各個方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筆勾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解決問題時草率、潦草地處理事情,不加思考和分析。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看表面,不注重細節和深入思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筆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官員在處理案件時總是草率地做決定,不加思考地一筆勾掉所有的問題。結果,他因為這種方式帶來的錯誤判決而被人們批評。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草率、粗略地解決問題的方式,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筆勾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一”、“筆”、“勾”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一筆勾,不注重細節和深入思考。
2. 這個決定太草率了,簡直是一筆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筆勾”這個成語與草率、粗略地解決問題的方式聯系起來,來記憶它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只用一筆就把問題勾掉了,沒有仔細思考和分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草率、粗略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例如,“馬馬虎虎”、“草菅人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寫得太一筆勾了,沒有認真完成。
2. 初中生:老師在批改試卷時總是一筆勾,沒有仔細看學生的答案。
3. 高中生:政府在處理環境問題時常常一筆勾,沒有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影響。
4. 大學生:公司的管理層在決策時總是一筆勾,沒有充分考慮到員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