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布
基本解釋
指酒旗。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一折:“酒店門前三尺布,人來人往圖主顧。”
成語(Idiom):三尺布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chǐ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行嚴肅莊重,像三尺布一樣不可輕易妄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尺布是指寬度為三尺(約一米)的布料,常用來制作衣物。成語“三尺布”比喻人的言行態度莊重嚴肅,不輕易妄動或變化。用來形容人有穩重的性格和行為,不輕易受外界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舉止莊重、不輕易改變主意或受到外界影響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梁代的《梁書·祠部志》中。當時,梁武帝蕭衍聽說有人在喪禮上使用寬度為三尺的布料,覺得這種舉止過于莊重,于是就用“三尺布”來形容這種莊重的言行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三尺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為人舉止一直像三尺布一樣,從不輕易妄動。
2. 她的性格很穩重,做事態度總是像三尺布一樣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塊寬度為三尺的布料,將自己包裹在其中,感受莊重和不輕易妄動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性格和行為的成語,如“心如止水”、“一絲不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舉止總是像三尺布一樣莊重,老師們都很喜歡他。
初中生:她的性格很穩重,做事情總是像三尺布一樣不輕易受到別人的影響。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一直像三尺布一樣莊重,給人一種非常可靠的感覺。
大學生:在面對重要的決策時,我會像三尺布一樣穩重思考,不輕易妄動。
成年人:在職場上,我們應該保持三尺布的態度,不被瑣事所干擾,保持莊重和穩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