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絜
成語(Idiom):靜絜
發音(Pronunciation):jìng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莊,內心深沉穩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靜絜是由“靜”和“絜”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靜”表示安靜、平和,指人內心深沉、穩定;“絜”表示約束、規矩,指人的行為端莊、莊重。靜絜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穩重,內外兼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靜絜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行為,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在言行舉止上的深沉和莊重。常用于文章、演講、贊美詞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靜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王莽傳》中,形容王莽的品德高尚,行為端莊。后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靜絜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為人非常靜絜,從不輕易發脾氣。
2. 她的舉止莊重,給人一種靜絜深沉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靜靜地坐在莊重的場所中的人,他的內心深沉穩定,行為規矩莊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溫文爾雅”、“謙和有禮”等,來拓展對人品高尚、行為端莊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們都要保持靜絜,不發出任何聲音。
2. 初中生:他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為人靜絜,深得同學們的尊敬。
3. 高中生:面對挫折和困難,我們應該保持靜絜的心態,不輕易放棄。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以靜絜的姿態去面對社會的挑戰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