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
基本解釋
仁愛之心。《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斷之以成性。” 宋 司馬光 《馬病》詩:“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棧頻。” 明 沉受先 《三元記·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燭到天明。他一點仁心認得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二》:“胞所奏極是,真真天父愛善惡惡,慈祥審慎之仁心也。”
近義詞
反義詞
成語(Idiom):仁心(rén xīn)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具有仁愛之心,關懷他人,待人寬厚仁慈的心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心是由“仁”和“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仁即仁愛、仁慈之意,指的是人對他人的關懷、愛護和寬容;心則代表心意、心態。仁心形容一個人具有寬厚仁慈的心態,關心他人,善待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仁心常用于贊美、描述一個人具有仁愛之心,關懷他人,待人寬厚仁慈的場合。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對他人充滿關懷和愛心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靈公》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仁者,人也,何以至于斯?”孔子回答說:“行己有恥,使于四方皆無怨色,而不辱君命,可謂仁矣。”這個故事表達了仁心的含義,即一個人應該行為端正,不做不道德的事情,使得四方的人都不會對他懷有怨恨之心,同時也不辱沒君命的信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所有的學生都關心備至,真是具有仁心。
2. 她待人寬厚仁慈,總是盡力幫助他人,真是個有仁心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仁心”拆解成兩個部分,仁和心。仁即仁愛、仁慈之意,心則代表心意、心態。通過理解和記憶這兩個部分的含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成語“仁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仁心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無敵”等,進一步拓展對仁心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每個人都有仁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非常關心,真是具有仁心的人。
3. 高中生:在困難時,朋友的仁心讓我感到溫暖和安慰。
4. 大學生:志愿者們用自己的仁心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
5. 成年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更應該保持仁心,關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