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歸
成語(Idiom):拔歸(bá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bá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武力奪取歸屬于他人的土地、財物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拔歸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拔意為抽取、奪取,歸意為屬于、歸還。拔歸的基本含義是指以武力奪取歸屬于他人的土地、財物等。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以暴力手段奪取他人財產的行為,暗示了這種行為的不正當性和不道德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拔歸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侵占、掠奪、搶奪等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以非法手段奪取他人財產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以不正當的方式謀取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拔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故事中,晉國的襄公發動戰爭,以武力奪取了鄰國齊國的土地和財物,被稱為“拔歸”。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成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拔歸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形容詞“拔”表示奪取、抽取,動詞“歸”表示歸還、屬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強力拔歸了鄰居的土地,引起了公憤。
2. 這個國家以武力拔歸了其他國家的資源,損害了國際關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力拔出他人的財物,然后將其歸還給自己,形象地表示了以武力奪取歸屬于他人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奪而有之”、“侵占”等,以豐富對于拔歸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喜歡拔歸別人的文具,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拔歸他人的成果。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地拔歸他人的財產。
4. 大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以拔歸的方式謀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