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瘦骨如柴
發音(Pronunciation):shòu gǔ rú c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非常瘦弱,骨瘦如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體態瘦削,皮包骨頭,沒有多余的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體態瘦弱、消瘦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位詩人杜牧。據說,杜牧有一次在夜晚外出,遇到了一個非常瘦弱的老人。老人的身體瘦骨如柴,看上去十分憔悴。杜牧感到非常同情,于是寫下了“瘦骨如柴”的詩句,成為了后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如+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病后瘦骨如柴,讓人看了很心疼。
2. 那個孩子家境貧困,瘦骨如柴,但是他卻非常聰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瘦如柴”的形象來聯想,形容人瘦弱的樣子,骨頭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身體狀態相關的成語,如“骨瘦如柴”、“瘦骨嶙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生病后瘦骨如柴,不能參加體育活動了。
2. 初中生:那個女孩一直節食減肥,現在瘦骨如柴,看起來很不健康。
3. 高中生:那位老人年紀大了,瘦骨如柴,但精神卻很好。
4. 大學生: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后,他變得瘦骨如柴,但內心卻更加堅強。
5. 成年人:這個演員為了角色需要,減肥過度,現在看起來瘦骨如柴,有點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