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熄
成語(Idiom):捻熄
發音(Pronunciation):niǎn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迅速滅火或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捻,用拇指和食指迅速捻動;熄,滅火。捻熄形容迅速滅火或解決問題,意味著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處理困難或危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在形容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反應敏捷的人,也可用來形容解決突發事件或危機時的迅速處理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捻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文苑傳》中,原文為:“魏明帝以疾病,常遣使者往各州,有事,皆捻熄。”意思是魏明帝病重時,派遣使者到各州處理事務,使者們都能夠迅速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危機中捻熄了火災,保護了大家的安全。
2. 這位經理總能夠在關鍵時刻捻熄問題,使公司的運營順利進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捻熄”與迅速滅火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迅速捻動手指將火焰熄滅,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迅速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如“迅疾如風”、“迅雷不及掩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游戲中捻熄了敵人的攻擊,保護了隊友。
初中生:老師在考試時總能夠迅速捻熄同學們的疑惑,讓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識。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捻熄了對手的進攻,幫助球隊取得了勝利。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她展現出了捻熄問題的能力,得到了老板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