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
成語(Idiom):保民
發音(Pronunciation):bǎo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保護人民,關心民眾的安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保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保”表示保護、維護的意思,第二個字“民”表示人民、民眾。保民的基本含義是指關心民眾的安危,保護人民的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保民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領導或政府機構關心人民的福祉,盡力保護人民的利益。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保護弱者、關心他人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保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名叫楊修。楊修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非常關心百姓的疾苦,常常為民眾解決問題,保護他們的權益。因此,人們用“保民”來形容他的善良和關心民眾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保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市長一直以來都非常關心民眾的生活,真是一個保民的好領導。
2. 在這個社區,居民們都感受到了政府的保民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保民”這個成語想象成一個守護者,他抱著一個小孩,保護著他,關心他的安危。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保護人民、關心民眾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愛民如子”、“民生工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們要學習保民的精神,關心身邊的小動物,不傷害它們。
2. 初中生(14歲):政府應該加大力度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健康和未來。
3. 高中生(17歲):作為大學生,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保護弱勢群體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