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仆
成語(Idiom):頓仆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p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突然倒下或跌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仆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頓指突然,仆指倒下。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突然倒下或跌倒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仆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行走、奔跑或其他活動中突然倒下或跌倒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在某個行動或計劃中遭遇到突發的挫折或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頓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楚策一》中的一個故事中。據說,楚國有一位名叫莊襄的大夫,他曾經在楚國國君的面前表現出色,受到賞識。然而,有一天,莊襄在宴會上突然頓仆在地,昏迷不醒。國君對此非常震驚,派人前去查看莊襄的情況。結果發現,莊襄的身體并無大礙,只是因為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導致暫時昏迷。從此以后,人們用“頓仆”來形容突然倒下或跌倒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頓仆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頓為動詞,仆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突然感到頭暈眼花,一下子頓仆在地。
2. 在比賽的最后關頭,他突然腳下一滑,頓仆在地。
3. 這個項目在起初進展順利,但后來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最終頓仆不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頓仆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走中突然跌倒,摔在地上的情景,將這個畫面牢記在腦海中,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書籍或參考成語詞典。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跑得太快了,結果一下子頓仆在地。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摔倒了,頓仆在地,但是還是堅持完成了比賽。
3. 高中生:他原本計劃順利進行的項目,卻在最后關頭突然遇到挫折,最終頓仆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