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伴食中書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shí zhōng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吃飯的同時讀書,形容人勤奮好學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伴食中書這個成語,主要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吃飯的同時,還能夠專心致志地讀書。它表達了一個人的勤奮好學的品質,意味著這個人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勤奮學習的樣子。它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努力,也可以用于鞭策自己或他人要勤奮學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伴食中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敦傳》中。據說,王敦是晉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將領,他非常勤奮好學,常常在吃飯的同時讀書。他的勤奮學習態度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伴食中書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伴食”、“中”和“書”。其中,“伴食”表示在吃飯的同時,而“中書”表示讀書。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表達了一個人在吃飯的同時專心致志地讀書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伴食中書的人,每天吃飯的時候都會拿出一本書來看。
2. 我們應該向他學習,要像他一樣伴食中書,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伴食中書”這個成語與勤奮學習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飯桌上,一邊吃飯,一邊專注地看書,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伴食中書”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之外,還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故事,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伴食中書的人一樣,每天都認真完成作業。
2. 初中生:他是一個伴食中書的學生,每天晚上都會花很多時間看書。
3. 高中生:為了備考,他一邊吃飯,一邊伴食中書,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