蹌地
成語(Idiom):蹌地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g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腳步不穩,搖搖晃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蹌地是由動詞“蹌”和名詞“地”組成的成語。蹌的意思是腳步不穩,搖搖晃晃,地是指地面。蹌地形容行走時腳步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蹌地常用于形容人行走時腳步不穩定,比喻一個人在做事時舉步維艱,缺乏穩定性和堅定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蹌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衡門之詩》中的一句詩中:“蹌蹌者行,跛者倨。”意思是行走蹣跚的人,跛行的人狂傲自大。這句詩形象地描繪了蹌地的形象,后來逐漸演變成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蹌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蹌”為動詞,表示行走時腳步不穩;“地”為名詞,表示地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蹌地走進了教室,一臉疲憊的樣子。
2. 這個項目一開始就蹌地不穩,最后還是失敗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行走時腳步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樣子來記憶蹌地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行走、穩定性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蹣跚學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蹌地走進了教室,大家都笑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蹌地走進了賽場,但還是堅持完成了比賽。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緊張的小明蹌地走進了教室,全班同學都安慰他。
4. 大學生及以上:他蹌地走進了面試室,但仍然表現出色,得到了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