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包腦
成語(Idiom):袴包腦(kù bāo nǎo)
發音(Pronunciation):kù bāo n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頭腦簡單、思維遲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袴包指長衫下擺,腦指頭腦。成語袴包腦比喻人的思維遲鈍、反應遲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人思維遲鈍、反應不靈敏的情況,多用于貶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袴包腦最早出現在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形容劉備的親信龐統口齒遲鈍,思維遲緩。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于形容思維遲鈍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袴包腦由兩個詞組成:袴包和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學習努力,但是袴包腦,理解能力很差。
2. 這個學生成績一直不好,袴包腦的原因是他不夠聰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袴包下擺的形狀,想象一個腦袋被包裹在里面,無法靈活思考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思維遲鈍的成語,如呆若木雞、愚不可及等。同時,了解成語的起源和背后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些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袴包腦讓他在數學考試中總是算不對題。
2. 初中生:他的袴包腦讓他在班級討論中無法及時回應別人的觀點。
3. 高中生:他的袴包腦讓他在競賽中總是思考不夠靈活,無法取得好成績。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