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帚
成語(Idiom):掃帚
發音(Pronunciation):sǎo z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清除、除去或整頓不良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掃帚是用來清掃地面的工具,成語“掃帚”比喻清除不良事物或整頓亂象。它形象地表達了清除不良現象、整頓秩序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整頓社會秩序、清除不良影響的場景,也可以用于比喻清除個人身上的壞習慣或不良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官員,他到一座廟里參觀,看到廟內的掃帚非常破舊,于是他決定用自己的錢買一把新掃帚送給廟宇。可是當他把新掃帚送到廟里時,廟祝卻拒絕收下,理由是廟內的舊掃帚已經有了靈性,可以自己清掃廟宇。這位官員感到很奇怪,于是他決定親自試一試。他在廟內放下新掃帚后,就出去等了一會兒再回來,發現廟內已經整潔如初,地面上不見一點灰塵。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就用“掃帚”來比喻能夠清除不良現象、整頓秩序的力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掃帚是一個形象化的比喻,由兩個單獨的詞語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整頓行動是社會掃帚,將清除所有不良現象。
2. 我們需要一把思想的掃帚,清除我們心中的垃圾。
3. 這個項目經理是公司的掃帚,總是能夠整頓團隊秩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掃帚”與清掃、整頓等動作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也可以結合故事起源中的情節,想象自己在使用掃帚清掃不良現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整頓、清除不良現象相關的成語,如“一掃而空”、“掃除障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用掃帚幫助阿姨清掃教室。
2.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掃帚,總是幫我們整頓秩序。
3. 初中生:我們需要一個社會的掃帚,清除不良現象。
4. 高中生: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社會的掃帚,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