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盧巴人
基本解釋
也稱“盧巴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民族之一。少數分布在贊比亞等國。約543萬人(1985年)。講奇盧巴語。部分信基督教新教,有的信仰萬物有靈。主要從事熱帶農業,兼事狩獵、捕魚、采集和小型畜牧業。
成語(Idiom):巴盧巴人(bā lú bā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bā lú bā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狂放、不拘禮法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巴盧巴人形容一個人的言辭放肆,不拘禮法,不顧及場合和他人的感受。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巴盧巴人是一個在河邊擺攤賣魚的人,他非常囂張,經常不遵守規矩,無視他人的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巴盧巴人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受拘束,不顧及他人感受,甚至有時候帶有一定的侮辱性。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辭過激,不顧場合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巴盧巴人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故事中的巴盧巴人是一個賣魚的攤販,他的行為非常囂張,不拘禮法,經常無視他人的權益。這個故事通過巴盧巴人的形象,揭示了一個人放肆不羈的言行舉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巴盧巴人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巴盧巴”和“人”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在會議上言辭放肆,被同事戲稱為巴盧巴人。
2. 這個演講者的言辭太過放肆了,簡直像個巴盧巴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巴盧巴人”聯想為一個囂張的賣魚攤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在賣魚的時候非常放肆,不拘禮法,無視他人的權益,就像一個巴盧巴人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水滸傳》這部經典小說,了解巴盧巴人這個角色在故事中的其他表現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游戲中不按規矩來,他像個巴盧巴人一樣。
2. 小學生:我們班有個同學總是不聽老師的話,他就是個巴盧巴人。
3. 初中生:他的言辭非常放肆,就像個巴盧巴人一樣,沒有一點禮貌。
4. 高中生:那個學生在辯論賽上言辭過激,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簡直是個巴盧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