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基本解釋
研究歷史和編纂史書所用的資料。 沉昌直 《<柳溪竹枝詞>序》:“今觀 周子 之所搜,無非史料也。” 吳晗 《燈下集·從曹操問題的討論談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今天需要掌握可靠的史料,運用新的觀點寫出人民所需要的歷史。” 朱光潛 《克羅齊哲學述評》第六章:“真正的史料只有兩種:證據與批判,即生活與思想。”
英文翻譯
1.historical data; historical materials
史料(Shǐ liào)
發音(Pronunciation):shǐ l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資料,指用于研究歷史的各種文獻、記錄和資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史料是指用于研究歷史的各種文獻、記錄和資料。它包括歷史書籍、史書、史記、檔案、碑刻、文物等。史料是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通過對史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還原歷史事實,揭示歷史規律,推動歷史學的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史料在歷史學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通過查閱、整理和分析史料,可以進行歷史事件的考證、歷史人物的研究、歷史文化的探索等。史料也可以用于編寫歷史教材、出版歷史著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料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意為歷史的資料和文獻。古代歷史學家通過搜集和整理史料,編寫了許多重要的歷史著作,為后世的歷史研究奠定了基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史料是一個名詞,由“史”和“料”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研究這個歷史事件時,查閱了大量的史料。
2. 這本書是作者多年來搜集整理的史料的總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史料與歷史學研究聯系起來,通過理解史料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加深對這個詞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深入了解史料,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研究論文,參觀博物館和檔案館等。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史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很多史料講解了古代的故事。
2. 初中生:我在寫歷史作業時需要查找一些史料來支持我的觀點。
3. 高中生:歷史考試中需要舉例說明,我準備了一些相關的史料。
4. 大學生:我在研究畢業論文時,花了很多時間查找和分析史料。
5. 成人學習者:我對歷史很感興趣,經常閱讀各種史料來了解不同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