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養
成語(Idiom):便養(biàn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養育、撫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撫養、培養、教育后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父母或者長輩對子女的養育和培養,也可以用于形容對晚輩的教育和培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二年》中。故事是這樣的:齊國有個公子叫季文子,他的母親是公子的妾室。公子季文子的親生父親去世后,他的母親一直沒有得到嫡母的地位。然而,公子季文子的嫡母卻一直撫養、教育他,像親生母親一樣對待他。后來,季文子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了公子。他非常感激嫡母的養育之恩,于是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其中有一句詩就是“便養”。這句詩后來被人們引用,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前一個字是“便”,后一個字是“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父母辛苦工作,為了便養我們,我們要好好學習。
2. 她一直便養弟弟,對他關心備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便養”這個成語與“教育”、“培養”、“養育”等相關詞語進行聯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家庭、教育和培養相關的成語,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桃李滿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每天早上都給我準備好早餐,真是便養我。
2. 初中生:我的父母一直便養我成長,我要好好回報他們。
3. 高中生:我的老師一直便養我學習,我要努力考上大學,實現他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