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齊
基本解釋
(1).三倍于 齊國 的勢力。《戰國策·燕策一》:“夫一 齊 之強而 燕 猶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齊 臨 燕 ,其禍必大矣。”
(2). 秦 亡, 項羽 以 齊國 故地分立 齊 、 膠東 、 濟北 三國,皆在今 山東 東部,后泛稱“三齊”。《史記·項羽本紀》:“﹝ 田榮 ﹞并王 三齊 。” 裴骃 集解引《漢書音義》:“ 齊 與 濟北 、 膠東 。”《魏書·尒朱榮傳》:“時 邢杲 寇亂 三齊 。” 金 馬定國 《客懷》詩:“ 三齊 雖淡薄,留此亦何心。” 張恭 《雌雉啼》詩:“反不如當年餓死漂渚側,又何須勛名赫燿封 三齊 。”
成語(Idiom):三齊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者同時達到同一水平或程度,形容事物完美無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齊是由“三”和“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字3,意味著數量上的多個;“齊”表示齊全、一致,指各方面都達到同一水平。三齊的基本含義是指多個事物在某一方面達到同一水平或程度,形容事物完美無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齊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各種事物在某一方面達到完美的狀態。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能力和外貌都非常出色,或者形容一個團隊的各個成員在工作中都表現出色。此外,三齊也可以用來形容各種物品的齊全程度,如家庭裝修中各種家具、家電的搭配,或者做菜時各種食材的搭配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宣公在位時,他的三個兒子都非常出色,各有才華。宣公擔心繼承人的問題,于是派人去找三個兒子,看他們是否具備統治齊國的能力。結果,三個兒子在各自的領域都表現出色,讓宣公非常滿意。于是宣公就說了一句“三齊”,形容他的三個兒子都達到了他的期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齊是一個由“三”和“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外貌、能力和品德都很出色,可以說是一個三齊的人。
2.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非常優秀,各自的能力都達到了同一水平,可以說是一個三齊的團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數字3和齊全的概念聯系起來,來記憶三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一個地方,有三個物品,它們在某一方面都達到了同一水平,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五魁”、“六合”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畫畫、寫字和唱歌都很好,他是一個三齊的小朋友。
2. 小學生:我班的同學們都很聰明,各科成績都很好,我們是一個三齊的班級。
3. 初中生:這個籃球隊的隊員們身高、速度和技術都很出色,他們是一個三齊的隊伍。
4.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文科、理科和藝術都很強,可以說是一個三齊的學校。
5. 大學生:我們團隊的成員都很優秀,各自的能力都達到了同一水平,我們是一個三齊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