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mù zhī shì ㄧ ㄇㄨˋ ㄓㄧ ㄕㄧˋ一目之士
指見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體的人。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志雅堂雜抄》:“此書成於 元 代,道學之風甚盛,而能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動以詆斥 宋 儒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目之士
成語(Idiom):一目之士
發音(Pronunciation):yī mù zhī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一眼看穿事物本質的人,也指眼光獨到、見解深刻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目之士是由“一目”和“之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一目”表示一眼,指的是一瞥之間;“之士”表示有才學的人。整個成語指的是能夠通過一瞥就看透事物本質的有才學之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目之士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敏銳洞察力、見解深刻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分析問題、判斷事物、看待世界時的聰明才智。此外,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在審視別人時能夠迅速看清其真實面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目之士的故事并不多見。根據一些文獻記載,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故有一目之士,視之不見其精,聽之不見其聲,然而日取諸物。”這句話意思是說,一些人雖然視力聽覺正常,但是卻無法真正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一目之士則能夠通過一眼就看透事物的真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一目”和“之士”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目之士,對于這個問題能夠迅速給出準確的分析。
2. 那位老師是一目之士,他對學生的能力一眼就能看出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一目之士”拆分成“一目”和“之士”兩個部分,可以將“一目”理解為一瞥之間,而“之士”理解為有才學的人。這樣聯想起來,一目之士就是能夠通過一瞥看透事物本質的有才學之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使用方法。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參加語文比賽等方式來提高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一目之士,能夠很快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
2. 初中生:老師是一目之士,她總是能夠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實際能力。
3. 高中生:他是一目之士,通過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問題的本質。
4. 大學生:作為一目之士,他能夠迅速洞察到市場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