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祥
基本解釋
古時父母喪后兩周年的祭禮。《儀禮·士虞禮》:“又朞而大祥,曰薦此祥事。” 鄭玄 注:“又,復也。” 賈公彥 疏:“此謂二十五月大祥祭,故云復朞也。” 漢 魏 以來時君行喪皆以日易月,皇帝、皇太后、皇后死后、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即舉行大祥祭禮。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以日易月,抑惟舊章,皇帝宜三日而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釋服。” 宋 皇室行喪,小祥、大祥之禮皆舉行兩次。既以日為之,又以月為之。《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今羣臣雖易月而人主實行喪,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而大祥,再期而又大祥。”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服紀下》。
成語(Idiom):大祥
發音(Pronunciation):dà x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吉祥、繁榮、幸福的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祥是由“大”和“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大祥的意思是非常吉祥、繁榮、幸福的景象。它常用來形容一種祥瑞的氛圍或者一種吉祥的場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祥常用于祝福、慶賀、吉慶的場合。比如在婚禮、生日、節日等喜慶的場合,人們常常用大祥來形容這些場面的喜慶和繁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祭祀活動。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祭祀來祈求神靈的保佑和吉祥。祭祀的時候,人們會擺放許多吉祥的物品和裝飾,如花瓶、花籃、燭臺等。這些物品都是用來象征吉祥和繁榮的。后來,人們將這種吉祥、繁榮的景象稱為大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祥的結構是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表示非常吉祥、繁榮、幸福的景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婚禮現場布置得大祥非凡,讓人們感受到了幸福和吉祥的氛圍。
2. 這幅畫描繪了一副大祥的景象,給人一種繁榮和吉祥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大祥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身處在一個裝飾華麗、繁花似錦的場景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吉祥的氛圍,這樣就能夠記住大祥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吉祥和繁榮有關的成語,如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家布置得大祥非凡,朋友們都覺得很喜慶。
2. 初中生:新年到了,家里的裝飾品擺放得大祥非凡,給人一種喜慶和繁榮的感覺。
3. 高中生:我參加了一個婚禮,婚禮現場布置得大祥非凡,讓人感受到了幸福和吉祥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