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慚卿,卿慚長
基本解釋
謂舊時(shí)官僚威德世代相減。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太邱 長 陳實(shí) , 實(shí) 子鴻臚卿 紀(jì) , 紀(jì) 子司空 羣 , 羣 子 泰 ,四世於 漢 、 魏 二朝有重名,而其德漸小減,故時(shí)人為其語曰:‘公慚卿,卿慚長。’” 唐 李肇 《唐國史補(bǔ)》卷中:“ 李載 者, 燕 代 豪杰,常臂鷹攜妓以獵,旁若無人。方伯為之前席,終不肯任。 載 生 棲筠 ,為御史大夫,磊落可觀,然其器不及父。 棲筠 生 吉甫 ,任相國八年,柔而多智,‘公慚卿,卿慚長’,近之矣。”
成語(Idiom):公慚卿,卿慚長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cán qīng, qīng cán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們相互謙讓,互相推讓,不愿意占對方的便宜。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慚卿,卿慚長這個成語可以理解為“我覺得對不住你,你覺得對不住我”,形容人們之間互相推讓,不愿意占對方的便宜。這個成語強(qiáng)調(diào)了人際關(guān)系中的謙讓和互相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在互動中互相推讓,不愿意占對方的便宜的場景。例如,在一次吃飯時(shí),大家都不愿意先動筷子,都希望對方先吃,就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兩位官員,一個是公,一個是卿。他們在一起吃飯時(shí),都不愿意先動筷子,互相推讓,不愿意占對方的便宜。后來,這個故事被人們引申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之間的謙讓和互相尊重。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慚卿,卿慚長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公慚卿”和“卿慚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朋友聚會上,大家都不愿意先點(diǎn)菜,公慚卿,卿慚長。
2. 在工作中,我們應(yīng)該互相尊重,不要總是公慚卿,卿慚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每個字的發(fā)音和意義與相關(guān)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記憶。例如,“公慚卿”可以理解為“公平,謙讓”,而“卿慚長”可以理解為“你也謙讓”。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人際關(guān)系、禮儀和謙讓相關(guān)的成語,如“禮尚往來”、“和睦相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們爭先恐后地幫助老師清理教室,公慚卿,卿慚長。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大家都不愿意先發(fā)言,公慚卿,卿慚長。
3. 高中生:在團(tuán)隊(duì)合作中,大家都愿意犧牲個人利益,公慚卿,卿慚長。
4. 大學(xué)生:在社團(tuán)活動中,大家都愿意付出更多,公慚卿,卿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