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政
基本解釋
(1).以武力為政,暴政。《墨子·天志上》:“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2).努力于政事。 唐 李訥 《高涼泉記》:“矧 沉 之力政嗜學,實希曩哲。”
(1).猶力征。謂以武力征伐。《逸周書·度訓》:“力爭則力政,力政則無讓,無讓則無禮,無禮雖得所好,民樂乎?”《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京房易傳》曰:‘天子弱,諸侯力政。’” 顏師古 注:“政亦征也,言專以武力相征討。” 明 歸有光 《乞致士疏》:“自 戰國 力政,而言兵者始籍籍矣。”
(2).力役之征。謂征人力以筑城垣道路。《周禮·地官·均人》:“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職,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 鄭玄 注:“政讀為征。”《禮記·王制下》:“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 鄭玄 注:“力政,城道之役也。”
成語(Idiom):力政
發音(Pronunciation):lì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力量治理國家,指政治手段強硬、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力政是由“力”和“政”組成的成語,表示以力量來治理國家。它形容政治手段強硬、有力,用來形容國家或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來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力政一詞常用于描述政府或領導層采取強硬措施來維護國家利益、社會穩定或解決重大問題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政府對待犯罪分子的嚴厲打擊,或者用來描述政府采取措施來解決經濟危機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公孫丑上》中有這樣一段話:“君子之于天下也,曰仁義禮智信。今夫力政者,非君子之道也。”這段話指出了力政不是君子所應該采取的方法。后來,人們將“力政”作為一個成語來使用,用來描述政治手段強硬、有力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力政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力”和“政”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經濟危機期間,政府采取了力政措施來穩定市場。
2. 這個國家的政府一直以來都以力政手段來打擊犯罪活動。
3. 在處理國際關系中,力政是一種常見的外交手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力政”與“強硬措施”、“有力手段”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強調力量和政治手段的強硬性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政治、國家治理相關的成語,如“德政”、“治國安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政府采取力政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2. 初中生:在國際事務中,力政是一種常見的外交手段。
3. 高中生:政府采取力政手段來打擊犯罪活動,維護社會安全。
4. 大學生:在處理國際關系中,力政是一種常用的政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