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弛
成語(Idiom):偷弛 (tōu ch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tōu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嚴肅、不慎重、不認真對待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偷弛是由“偷”和“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偷有輕視、不重視之意,弛有松懈、放松之意。偷弛形容對待事物不認真、不嚴肅、不慎重,行動松懈、不嚴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偷弛常用于形容人在處理事務時不夠認真、不夠慎重、不夠嚴肅。可以用于批評他人的行為,也可以用于自我警醒,提醒自己要對待事物保持嚴謹態(tài)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偷弛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的故事。班超是東漢末年的將領,在出征時,他的士兵們都備足了糧草和軍備,唯獨他自己的軍車上只有酒和肉,沒有糧食。班超的部下問他為何如此,班超回答說:“飲食是人的生活必需品,缺了也能活,但武器是戰(zhàn)爭的生活必需品,缺了就不能保護國家。”班超的回答表明了他對待事物的嚴謹態(tài)度,因此后來人們形容不嚴肅、不慎重的行為為“偷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偷弛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工作總是偷弛,導致經(jīng)常出錯。
2. 這個項目需要嚴謹?shù)膽B(tài)度,不能偷弛對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偷弛”與不認真、不慎重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聯(lián)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工作中偷懶、松懈,沒有嚴肅對待,從而記住“偷弛”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偷工減料”、“敷衍塞責”等,來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yè)總是偷弛,沒有認真完成。
2. 初中生:考試前他偷弛復習,導致成績不理想。
3. 高中生:他對待志愿者工作總是偷弛,沒有盡到責任。
4. 大學生:他在實習期間偷弛工作,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