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伏
成語(Idiom):驚伏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在暗處等待機會,突然出現使人吃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驚,嚇唬;伏,隱藏。形容敵人或危險在暗處等待機會,突然出現使人吃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敵人或危險隱藏在暗處,突然出現使人吃驚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現象在某個時刻突然顯露出來,使人感到吃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四年》。當時,魯國大夫伯禽被秦國圍困在城內,魯國決定暗中營救。有一天,伯禽正在城內巡視,突然發現城外有人在挖地道,原來是魯國派來救援的人。伯禽非常驚喜,立即下令打開城門,成功擺脫了困境。從此,人們用“驚伏”來形容敵人或危險隱藏在暗處,突然出現使人吃驚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敵人一直在我們周圍驚伏,我們要小心應對。
2. 他平時看起來很普通,但他的才華在關鍵時刻驚伏出來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驚喜(嚇唬)的意思,想象敵人或危險在暗處等待機會,突然出現使人吃驚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暗度陳倉”、“暗箭傷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戲,突然有人從樹后面驚伏出來,把我嚇了一跳。
2. 初中生:我們班級最聰明的同學一直很低調,但在考試中他的成績驚伏出來,讓我們大家都吃驚。
3. 高中生:他平時不起眼,但他的音樂才華在學校的演出中驚伏出來,讓大家都對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