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節
枝節(zhī jié)
發音:zhī jié
基本含義:指事物的細節、次要的部分。
詳細解釋:枝節一詞常用于表示事物的細枝末節、次要的部分。它強調了事物中的細小細節,有時候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不重要之處。
使用場景:枝節一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中,特別是在討論事物的重要與次要之間的關系時。例如,可以用來描述一個計劃或方案中的次要細節,或者用來指代一個問題中不重要的部分。
故事起源:枝節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篇中,其中寫道:“大廟鐘鳴,人皆驚懼。我獨怡然自得,未之能也。唯有是畏,是亦大廟鐘鳴也。是亦非其枝節邪?”這段文字表達了莊子對于人們關注次要事物的不解,將次要事物比作大廟鐘鳴中的枝節。
成語結構:主語 + 枝節
例句:
1. 在這個計劃中,我們應該著重關注主要事項,而不要過度糾結于枝節問題。
2.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抓住關鍵,不要被枝節問題所干擾。
記憶技巧:可以將枝節比作樹枝上的小枝,它們是整個樹的細小部分,不具備重要性。通過將枝節與次要部分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除了枝節,還有許多與細節有關的成語,如“雞毛蒜皮”、“纖毫畢現”等。你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擴大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去上學,因為我只關心枝節問題,而不關心主要的學習內容。
2. 初中生:在準備考試的時候,我們應該抓住重點,不要被枝節問題所困擾。
3. 高中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注意排除掉那些枝節問題,保持文章的主題思想的連貫性。
4. 大學生:在做研究時,要注重抓住研究的核心問題,不要被枝節問題所干擾。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