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籙受圖
成語(Idiom):膺籙受圖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lú shòu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出眾、學識淵博,能夠獲得受人尊敬和贊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膺籙受圖源自《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在藩,膺籙受圖。”其中,“膺籙”指胸前佩戴的玉器,象征著權力和榮譽;“受圖”指接受贊賞和尊崇。這個成語形容人才出眾,學識淵博,受到他人的高度贊揚和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才出眾、學識淵博的人,或者用來表達對他人的贊賞和尊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周文王是周朝的創始人,他在藩屬時期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學識。他心懷天下,治理國家,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詩經·大雅·文王》中的這句詩描寫了文王在藩屬時期,他的才華和學識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膺籙受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和學識讓他膺籙受圖,成為公司的核心人物。
2. 這位教授在學術界有很高的聲望,真可謂是膺籙受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意思進行聯想,將“膺籙”想象成胸前佩戴的玉器,代表權力和榮譽;將“受圖”想象成接受贊賞和尊崇。通過聯想,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文化和歷史,了解周文王和周朝的相關知識,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是班上的小能手,真開心,感覺自己膺籙受圖了。
2. 初中生:他在科學競賽中獲得了冠軍,被老師稱贊為膺籙受圖的學生。
3. 高中生:他的文學造詣非常高,被評為膺籙受圖的文學天才。
4. 大學生:他在學術界有很高的聲望,被譽為膺籙受圖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