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拙
成語(Idiom):遲拙(chí zhuō)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緩慢、反應遲鈍,不靈活聰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遲拙形容人的思維和行動遲鈍,不夠靈活敏捷。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反應遲鈍、智力不夠敏捷、行動遲緩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遲拙通常用于貶義,形容人的思維和行動遲緩、反應遲鈍。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處理問題上反應遲鈍,或者學習上進展緩慢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和《史記》等古代典籍中。遲拙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場,形容官員行動遲緩、思維遲鈍。古代官員為了避免犯錯,常常采取保守態度,導致處理事務的速度慢,被人稱為遲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遲拙為形容詞詞組,由形容詞“遲”和“拙”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聰明,但是在解決問題上總是遲拙不堪。
2. 這個學生雖然勤奮,但是學習成績一直遲拙不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遲緩的步伐,思維也不夠敏捷,這樣就能夠理解和記憶遲拙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維和行動相關的成語,如“機敏”、“靈活”等,來對比和理解遲拙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一個遲拙的同學,他總是最后一個完成作業。
2. 初中生:他的反應太遲拙了,每次都被老師點名批評。
3. 高中生:這個學生雖然成績遲拙,但是他一直在努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