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
基本解釋
(1).古代對我國中原以東各族的統稱。《禮記·曲禮下》:“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東夷獻其樂器, 肅慎 貢其楛矢。”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司空出東夷,童稚刷勁翮。”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 河北 、 山西 的北部是所謂北狄, 陜西 的大部分是所謂西戎, 黃河 的下游是所謂東夷。”
(2).指 三國 吳 。《文選·曹植<王仲宣誄>》:“嗟彼 東夷 ,憑 江 阻湖,騷擾邊境,勞我師徒。” 李善 注:“ 東夷 ,謂 吳 。”
(3).特指 清 朝統治者。 清 顧炎武 《羌胡引》:“東夷跳梁歷三世,四十五年稱偽帝。”
(4).舊指我國東方 日本 、 朝鮮 等國家。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今世所用摺疊扇,亦名聚頭扇,吾鄉 張東海 先生以為貢於東夷…… 東坡 謂 高麗 白松扇,展之廣尺餘,合之止兩指許,正今摺扇,蓋自 北宋 已有之。 倭 人亦製為泥金面、烏竹骨充貢。出自東夷果然。”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倭緞》:“凡倭緞製起東夷, 漳 泉 海濱效法為之。”
成語(Idiom):東夷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中國北方的一個民族,泛指北方的蠻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夷是古代中國北方的一個民族,他們居住在中國的東北部地區。在古代,中國人認為東方是神圣的方向,而東夷則被視為與中原文明不同的蠻夷民族。因此,東夷在成語中常常指代與中原文明不同、野蠻或未開化的人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野蠻或未開化的人群,也可以用來形容與自己文明不同的人或文化。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多用于文學作品、歷史故事或評論社會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夷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和《左傳》等古代文獻中。在古代,中國人認為東方是神圣的方向,而東夷則代表著與中原文明不同的蠻夷民族。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東”指東方,表示方向;“夷”指蠻夷民族,表示與中原文明不同的人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落的人們行為野蠻,真是東夷不可教化。
2. 他的觀點與我們完全相反,簡直是東夷異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東夷”與野蠻、未開化、與中原文明不同等詞語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結合故事起源中的東方神圣的觀念,想象東夷是與中原文明不同的蠻夷民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與東夷民族的關系,以及古代中國對東方的神圣觀念。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東夷相關的成語,如“東南之美,三日而雁渡之;西北之險,百里不見人”。這些成語都反映了古代中國對不同地區的看法和態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小學生:我在歷史課上學到了東夷是古代中國北方的一個民族。
2.中學生:我們要尊重不同文化,不應該將其他國家的人民稱為東夷。
3.大學生:這部電影描繪了一個東夷部落的故事,展現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和融合。
4.成人:他的行為舉止很野蠻,簡直是東夷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