芘芣
成語(Idiom):芘芣(pí fú)
發音(Pronunciation):pí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芘芣,古代草木茂盛的樣子。芘芣原指草木繁茂,引申為形容事物繁榮發展、興盛昌盛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自然界的植物茂盛、繁榮昌盛的景象,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事業等的興旺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芘芣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四年》中。當時,晉國的襄公出征,他的對手齊國派出了一位名將來阻擊他。襄公下令讓晉國的將士將刀劍插入地里,然后離開,讓齊國的將士進攻。當齊國的將士來到時,看到地上插滿了刀劍,以為晉國的軍隊還在,于是不敢進攻。后來,晉國襄公回來后,發現地上的草木因為沒有人踩踏而茂盛生長,于是形容這種景象為“芘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天來臨,大地上的花草樹木全部都變得芘芣起來。
2. 這個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各行各業都非常芘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芘芣的發音“皮服”,想象一片茂盛的草地上,人們都穿著花花綠綠的皮服,表示事物興旺發展、繁榮昌盛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蓬蓬勃勃”、“蔥蔥郁郁”等,它們都形容事物繁榮、生機勃勃的樣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春天來了,花園里的花草都長得芘芣了。
2. 初中生:學校的社團活動越來越豐富,校園文化正變得芘芣起來。
3. 高中生:經濟發展的城市充滿了各種機會,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這里,這個城市真是芘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