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不脩
成語(Idiom):簠簋不修(fú guǐ bù xiū)
發音(Pronunciation):fú guǐ bù x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不修邊幅,不注重儀表和修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簠簋是古代用來盛放食物的器皿,不修指不修飾,修養指人的修身養性。簠簋不修形容一個人不注重儀表和修養,不修邊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平日里不注重儀表和修養的情況,或者批評某人不修邊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簠簋不修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五年》。春秋時期,齊國國君昭公的寵臣季友不修邊幅,驕橫跋扈,不尊重禮法。季友曾經當眾脫下鞋子,將腳放在簠簋上,表現出對禮儀的不尊重。后來,這個故事被用來形容人不修邊幅,不注重儀表和修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簠簋不修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簠(fú)和簋(guǐ)是古代器皿的名稱,不修(bù xiū)是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衣冠不整,真是簠簋不修。
2. 這位老師不但教學不認真,而且儀表也很糟糕,簡直簠簋不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簠簋這個古代器皿,它盛放著食物,代表著人的修養和儀表。不修邊幅的人就像簠簋里的食物沒有修飾一樣,形象生動易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禮儀和修養的知識,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器皿的種類和用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衣冠不整,看起來真是簠簋不修。
2. 初中生:班上有些同學不注重儀表,整天簠簋不修。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他應該注重儀表,不能簠簋不修。
4. 大學生:大學生要有修養,不能簠簋不修。
5. 成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能簠簋不修,要注重儀表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