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賦
成語(Idiom):供賦(gōng fù)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或者地方政府對于農民的賦稅政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供賦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稅收制度。供指農民向國家或地方政府提供糧食或其他物品,賦指農民向國家或地方政府繳納的稅金。供賦制度是古代中國政府的一種重要財政手段,用以維持國家的運轉和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供賦這個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國的稅收制度,可以用于歷史教育、經濟學習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供賦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農民是社會的主要生產力,而政府需要通過稅收來維持國家的運轉。供賦制度就是古代政府對農民進行賦稅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供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供”是動詞,表示提供;“賦”是名詞,表示稅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古代中國,農民要定期向政府供賦糧食。
2. 供賦制度是古代中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供賦”兩個字的音節和意義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供”可以聯想為“供應”,表示提供;“賦”可以聯想為“賦稅”,表示稅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稅收制度、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農民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權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習了古代中國的供賦制度,知道了農民要向政府提供糧食和繳納稅金。
2. 初中生:供賦是古代中國政府的一種財政手段,用以維持國家的運轉和發展。
3. 高中生:供賦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政府的稅收政策。
4. 大學生:供賦這個成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和農民的地位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