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懲
基本解釋
獎懲。《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后言勸懲本此。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師友以解其惑,勸懲以勉其進。”《清史稿·食貨志一》:“初定勸懲之例,限年之法甚嚴。”
成語(Idiom):勸懲
發(fā)音(Pronunciation):quàn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告并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懲是由“勸”和“懲”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勸指勸告、勸解,懲指懲罰、處罰。勸懲的含義是在勸告他人時同時給予適當?shù)膽土P,以達到教育和改正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懲常用于教育、指導他人的場合,特別是在對犯錯誤的人進行教育和懲罰時。它強調(diào)了勸告和懲罰的結合,旨在通過懲罰來達到教育和改正的目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年》。當時,齊國的公子重耳因為與齊威王的夫人私通而被發(fā)現(xiàn)。大夫子魚替他勸告齊威王并建議對公子重耳進行懲罰,以示法律的嚴肅和公正。這個故事中,勸告和懲罰的結合成為了后來勸懲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懲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勸(動詞)和懲(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后果,父母不僅要勸告他們,還要適當?shù)亟o予懲罰,實行勸懲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2. 在公司內(nèi)部,領導們常常采取勸懲相結合的方式來引導員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團隊合作精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勸懲的兩個字分開記憶,勸和懲分別與“勸告”和“懲罰”這兩個詞聯(lián)系起來。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給別人勸告的同時,舉起手來懲罰對方,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勸懲相關的成語,如勸善懲惡、勸百諷一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勸懲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在課堂上勸告同學們不要作弊,否則會受到懲罰。
2. 初中生(14歲):班主任用勸告和懲罰相結合的方式來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夠自覺遵守紀律。
3. 高中生(17歲):老師通過勸告和適當?shù)膽土P來引導我們,希望我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4. 大學生(20歲):大學教育強調(diào)自覺自律,老師會在勸告的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懲罰,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