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帳
成語(Idiom):倒帳(dǎo z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dǎo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借款人無力償還債務,債權人只能選擇減少或放棄債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倒帳”源自商業貿易活動中的借貸關系。當借款人無力償還債務時,債權人可能會選擇減少或放棄債權,以減少經濟損失。這一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借款人負債無力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商業借貸、金融等領域中的債務糾紛,也可以用于比喻個人或組織在經濟上陷入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倒帳”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二十九·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漢朝時期,商人主父偃借給平津侯一千金。平津侯因財務困難無法償還,主父偃只能選擇減少債權。后來,這個故事被引申為成語“倒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倒”表示減少或放棄,名詞“帳”表示債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經濟困難,他只能選擇倒帳,減少了一部分債務。
2. 面對巨額債務,他們決定倒帳,以避免破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倒帳”與商業交易中的債務糾紛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商人在算賬時突然倒下,表示他無力償還債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借雞生蛋”、“借尸還魂”等,了解更多關于商業、金融等領域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借給小明一支鉛筆,但他忘記還給我了,我只能選擇倒帳。
2. 初中生:他因為賭博欠下了很多債務,最后只能選擇倒帳來減少損失。
3. 高中生:面對巨額的學費負擔,他只能選擇倒帳,減少了一部分債務。
4. 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公司陷入了經濟困境,只能選擇倒帳來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