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蒯
成語(Idiom):緱蒯(gōu kuǎi)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ku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憂慮、擔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緱,音gōu,古代一種用來牽引車輛的繩索;蒯,音kuǎi,古代一種用來捆綁東西的繩索。緱蒯合在一起,形容憂慮、擔憂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因憂慮而心情煩躁、苦悶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緱蒯的故事源于《左傳·宣公十四年》。當時,齊國大夫緱氏因為擔憂國家的安危而心情沉重,他的朋友蒯聵看到了他的憂慮,于是問他緱氏的憂慮之事。緱氏回答說:“我憂國家的安危。”蒯聵聽后,也感到憂慮,于是說:“我也憂國家的安危。”兩人憂慮之情相互傳遞,最終形成了緱蒯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緱蒯為雙音節成語,由兩個表示繩索的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一直緱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了。
2. 她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緱蒯,整天愁眉苦臉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緱氏和蒯聵的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緱氏和蒯聵因為憂慮而彼此傳遞憂慮的情感,形成了緱蒯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其他故事,深入了解古代的歷史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擔心明天的考試,真是緱蒯啊!
2. 初中生:我最近一直緱蒯我的未來,不知道該選擇什么職業。
3. 高中生:學習壓力大,我常常緱蒯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應對。
4. 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問題一直讓我緱蒯,不知道能否找到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