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犧
成語(Idiom):畏犧(wèi xī)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èi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害怕犧牲,不敢擔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畏犧意為害怕犧牲,不敢擔當。形容人膽小怕事,不敢為大家承擔責任,缺乏勇氣和擔當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貶義,形容人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退縮、畏縮,不敢承擔責任。也可以用于指責某人沒有勇氣和擔當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子畏犧而不畏難?!边@句話原意是說君子害怕犧牲而不害怕艱難困苦。后來,人們將“畏犧”作為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人膽小怕事,不敢擔當。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畏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形式為動賓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畏犧之人,從來不敢接受任何挑戰(zhàn)。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畏犧退縮,應(yīng)該勇敢面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畏犧”拆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記憶。畏字可以聯(lián)想為害怕、膽小,而犧字可以聯(lián)想為犧牲、擔當。通過聯(lián)想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外,還可以進一步學習成語的來源和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可以閱讀《左傳》等古代文獻,深入了解成語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畏犧,我要勇敢面對困難。
2. 初中生:他是個畏犧之人,從不敢參加任何挑戰(zhàn)。
3. 高中生: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我們不能畏犧退縮,應(yīng)該勇往直前。
4. 大學生:作為年輕人,我們應(yīng)該勇于擔當,不畏犧牲,為社會做出貢獻。